12月18日,作家赵松与诗人、译者胡桑在建投书局就美国作家、2016年布克奖获得者保罗·比第的小说《背叛》进行讨论,以下为讲座整理稿全文,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
活动现场
赵松:我之前是完全不知道这位作家何许人也,看到宣传文案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担心的,玩笑或者讽刺,我一般对这种类型的小说期望不高。因为我会担心这本书是不是偏向于黑人说唱加脱口秀式的叙述?尤其现在娱乐领域也很流行这种东西。然后我拿书一看,真的是被它给震住了。保罗·比第确实选择了一个很难写的方式。他是黑人作家,在书里提到了很多黑人歌手,都是很有名的,有说唱,也有其他风格。我在读的过程中,读到作者提及的某个歌手的什么歌时,就搜到它,边听边读。然后你渐渐地就能知道,在《背叛》的写作方式里,确实是吸收了像说唱甚至脱口秀的一些元素……但是作者完全知道这些元素本身是有危险性的,就是说,一旦它们进入文本,如果把控不住,就会导致整个文本散掉,变成一种不高级的东西。但是保罗·比第作为一个当代优秀作家,他很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为这个小说文本创造了一种新的结构方式,甚至有时候我觉得自己都能时不时地从他的行文及结构方式里学到一些技巧。
读这部《背叛》,刚开始的时候,你确实会觉得挺好笑的,脑子里会浮现一些黑色幽默的意味,那种黑人的喜剧电影什么的……但越是往后读下去,就真的越是会觉得非常的沉重。这让我想起一种说法——像卓别林这样的喜剧大师,甚至像憨豆这样的当代喜剧名星,其实都有抑郁症……他们都有一个很幽暗的内心世界,或许正因如此,才能演出那些很经典的喜剧,呈现出一种完全相反的艺术状态。
《背叛》这部小说也是一样。它貌似是讽刺的、玩笑的,甚至是有说唱、脱口秀这种调子和节奏,在那里巴拉巴拉地讲——但是,它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把你带入一个非常低沉的调子里,它让你看到,黑人在美国的命运,比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还要复杂沉重,他们的命运和美国的历史、现实,实际上是一种沙子里掺着骨头、骨头里掺着肉的关系,是完全辨别不清的一种痛,时隐时现的仿佛永远不会消失的一种痛。
比如说,主人公的爸爸是很积极的一个人,总想干预社会现实,包括干预儿子的成长,总是在用一些貌似科学的方法去干预、去改正、去优化。他经常会去帮助警方劝解一些黑人的犯罪分子,用他的低沉的语调、语言去感动他们,让他们放弃抵抗……实际上是类似于灵魂沟通师的角色。但他最后的结局是,因为堵车,他对前面警车里的警察表达了不满,就被警察开枪打死了。后来还是他的儿子过来,拖着他的尸体离开了现场。
娱评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
娱评 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刷屏了。这实在是一部适合全家人一起去看的电影,因为每个人...(168)人阅读时间:2021-01-12布克奖作家保罗·比第的《背叛》是怎样
12月18日,作家赵松与诗人、译者胡桑在建投书局就美国作家、2016年布克奖获得者保罗·比第的...(73)人阅读时间:2021-01-122020贺岁档影片,你满意吗?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公布2020年贺岁档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84.0分的成绩刷新同档期...(110)人阅读时间:2021-01-12《小红花》导演韩延:我和韦一航一样,
《送你一朵小红花》海报。 “2021,送你一朵小红花”,成为时下最治愈的一句话。 “80后”导...(184)人阅读时间:2021-01-12周杰伦监制、昆凌主演电影《叱咤风云》
1月9日,热血励志赛车题材电影《叱咤风云》举行“云叱咤”首映礼,影片主创全员集结,导演...(167)人阅读时间:2021-01-12